“小鬼当家”安全第一
狂微月 • 2023-04-05 10:30:02 • 0次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让孩子安心、让家长放心的家庭环境呢?专家特别指出,“小鬼当家”,安全一定要摆在第一位。
动手做美食 防范“小”伤口
悠长假期里,不少孩子点亮了“中华小当家”的技能:和家长学做饭,自己动手削水果……如果一不小心切破了手,该怎么办?
当伤口较小也不深、出血较少的时候,可以用干净纱布等按压止血。如果没有纱布,可直接用手按住止血,按压时间大约5分钟~10分钟,注意不要刚按压一两分钟就掀开看是否止血了。
在止血后,可以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冲洗一下,对于小创口,可以贴上创可贴。创可贴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湿作用,有利于愈合,而干燥的伤口愈合时间会延长。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储备了酒精,但并不建议常规使用酒精消毒。这是因为酒精对伤口刺激较大,孩子的痛感会很明显,而且可能使伤口愈合延迟。
家长可以在每天固定时间检查孩子的伤口,如无红肿、渗脓,继续同前处理。但是,如果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甚至渗脓等,应前往医院。如果伤口出血较多、止血困难,或伤口面积过大,长度较长,渗液较多,也应就医。当伤口太深、能看到肌肉和脂肪,无论伤口大小都要去医院。对于手指、手腕等处可能影响关节功能的较深刀割伤,可能影响美观的面部受伤,不规则撕裂伤或者可能有污物残留的伤口,都要去医院就诊。特别是如果使用的刀具生锈、有污物,也要及时前往医院。
靠近锅碗瓢盆,如果孩子不小心被小油点溅到怎么办?提醒家长,若油点溅到的面积较小,可以先用凉水冲淋10分钟~15分钟,或是冲淋到没有疼痛为止。如果无法冲淋,可以将烫伤处泡在水盆里减轻疼痛,然后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膏。
如果出现水泡,不要自行挑破,以免感染。若烫伤面积较大,除了进行冲淋和浸泡,还应小心脱下衣物,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不要强行撕脱,可以用剪子小心剪开,局部浸泡到不疼或疼痛明显减轻为止,然后用干净纱布或者毛巾覆盖,立刻送往医院治疗。切忌胡乱扯下衣服,以免因衣物对烫伤表皮的摩擦,加重烫伤皮肤损害,甚至将受伤表皮拉脱;切忌在烫伤创面涂抹无确切治疗效果的物质,如牙膏、酱油、蜂蜜、蛋清、醋、锅灰等;保持伤处水泡完整性,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应及时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卫生机构。
“小鬼当家” 安全第一
降低危险性 居家也安心
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但另一方面,家中也可能“危机四伏”:比如,孩子因好奇误食药物,或大意造成触电……怎样将“潜伏的危险”降到最低呢?
药品如何收纳 家长要妥善放置家中的药物、保健品、消毒剂等。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开瓶能力,最安全的做法并不是把盖子拧紧,而是将药物置于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必要时可以上锁。
家中若有慢性病患者,吃完药后应及时收好,不要随手放在桌子、茶几、梳妆台、床头柜上,也不要放在浴室、餐厅、厨房等位置。最好将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分开存放。家中应定期清理不需要或过期的药物。看护人要明确告诉孩子药物的用途,不要将药叫成“糖”,以免迷惑孩子。做好家庭安全教育,清楚地告知孩子不能随意尝试药物和不明物质,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给的才能吃”。
注意不要在低龄儿童的面前服药,以免孩子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果有条件,最好用安全瓶盖代替一般瓶盖。家中有婴幼儿时,应做到有效看护,不要让未成年的孩子去看护小宝宝。青少年如果主动过量服药,不要一味责骂,应弄清楚原因,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介入。
此外,不要将消毒剂等有毒物品存放在饮料瓶中,切忌将消毒剂放置在儿童可以获取的地方。
做好安全教育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触碰带电物体,包括电线、插座等;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源,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用完电器后及时关闭电源;不要将金属物品或手伸入插孔内。
家长应定期排查家中的电线、电器安全,插座、插排等最好用安全保护盖遮挡,将插排放在孩子不易触碰到的地方。家庭应购买合格电器,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和维护。家长可以指导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逐步安全、正确地使用家中的常用电器。在户外时,应让孩子远离供电设施,包括电线、配电箱等,不要攀爬电线杆;教孩子识别电力安全警示标识,远离危险区域。
最后想对孩子们说,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希望孩子们远离伤害,健康成长,能够去看最广阔的世界,过最精彩的人生!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uav2pb0@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