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民间杂谈

有哪些红旗英雄牺牲的故事

狂微月 2023-09-19 07:00:29 0次

摘要:深切缅怀为雪域高原发展而牺牲的英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西藏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红旗英雄牺牲的故事1 又是一年清明时,万物滋长,思念绵长

深切缅怀为雪域高原发展而牺牲的英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西藏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红旗英雄牺牲的故事1

又是一年清明时,万物滋长,思念绵长。刚刚过去的3月,西藏各族人民隆重纪念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欢庆63年来西藏取得的辉煌成就:“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保持良好、民生持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而成绩的背后是多少个为西藏事业发展而壮志牺牲的感人故事。在清明这个祭奠逝者的传统节日里,我们深切缅怀为雪域高原发展而壮志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忠魂永存的精神!

缅怀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十八军战士,永垂不朽,忠魂永存。1950年1月,中共中央根据当时解放西藏的形势需要,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策,以西南军区所辖第十八军为主,组建了进藏部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仅用了“坚决服从命令”几个字,就带领军队,扛起了人类历史上极富历史意义的使命,最终将“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顶喜马拉雅山,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

缅怀为修建川藏和青藏公路而勇敢牺牲的筑路勇士,永垂不朽,忠魂永存。63年前,为了推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和技术工人组成了11万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建川藏、青藏公路。63年来,为了修路、养路,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将永远长存在雪域高原,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缅怀将一腔热血甚至于生命,奉献给西藏人民的孔繁森同志,永垂不朽,忠魂永存。他两次进藏,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都挺身而出,将一腔热血甚至于生命,奉献给了西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西藏铸起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成为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光辉旗帜引领下,来自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汇聚在雪域高原,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境的安宁,为了西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踏冰卧雪、历经艰险,克服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脚踏出了解放西藏的道路,用真情涵育了民族团结之花,用鲜血浇铸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基业,用生命保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老西藏精神”与“两路精神”,正培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藏儿女,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抚今追昔,我们深切缅怀为雪域高原发展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忠魂永存!从英雄的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大团结的精神、无私无畏的精神中汲取继续伟大征程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奋力开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西藏网 文/贡桑德庆)

有哪些红旗英雄牺牲的故事2

我们如今的和谐与美好,是经历了5000年的积累与沉淀所换回来的,用无数英雄人物的鲜血铸就的,我们应该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以及数次拯救中华与危难之间的民族英雄。

沉寂了八百年的思索,长空里似乎还回响着金戈铁马的啸杀声,旷野里仿佛还回荡着烽火焰焰的劈啪声。那是高奏在龙首边一支豪壮激越的进军曲,那是高悬在边塞中的一汪皎洁醉人的满月。试问忠魂息何处,须将帘月换风霜,君不见,西子湖畔梅花盛,神州处处争唱“满江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并永远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1.(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英雄事迹: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2.(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原名:云孙,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英雄事迹: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等兵书,还有各种奏疏传世。同时改造城防,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极大提升了明军战斗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

英雄事迹:

戚继光出身将门,少年即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555年至1565年期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击倭寇十余年,训练出一支“戚家军”,令倭寇闻风丧胆,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我国东南海防和沿海人民安全;后又在北方边境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拱卫北疆,闻名天下。戚继光还是杰出的兵法家、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4.(武悼天王)冉闵

冉闵,?-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父亲冉良,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英雄事迹:

五胡乱华这段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屠中原汉民千万,整个北方几为空地,十室九空,汉人之悲惨境遇可见一斑。北方汉人最少仅剩下四五百万,而此时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已达五六百万之多,人口上已经超过汉人。同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此时各胡必然会争夺汉人在中原的生存机会。冉闵举起义旗,颁发杀胡令(第一道“杀胡令”是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驱赶胡人;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北方残存的汉人闻风而起,誓报血海深仇,“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历史上著名的蛮族侵欧,就是因为冉闵杀的,把屠我汉人的诸胡杀死百万,剩下的不是回老家就是西迁了。350年开始匈奴等胡人就大逃亡进攻欧洲西亚与南亚去了,彻底从中国绝迹。使得正处于春风得意之际的少数民族受到极大打击。不仅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暂时放弃了进攻东晋朝廷,灭掉汉人野心。更为重要的是迫使了少数民族统治者改变了统治策略,不在一味的屠杀汉人。而是谋求与汉人合作来维持统治。使得汉族得到了喘息机会。没有像其它文明古国那样覆亡。汉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得到了保存,汉族文化继续发展,发扬。堪称华夏民族的拯救者。

冉闵以其一己之力扭转自黄帝创立的华夏汉人为五胡屠宰灭绝,是谓铁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10战10胜,驱逐五胡返回各自老巢,有资格称之谓军事家。能够成立冉魏政权,臣子百姓能够纷纷感召在其帐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后1700年来仍为后世所纪念,称之谓政治家,当之无愧!能够将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老百姓训练成精旅。并在那个骑兵称霸的时代,以步兵力敌五胡。将士用命,百姓爱戴是谓统帅。而其兵败之根源是为百姓争取粮食,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丝毫不能降低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

冉闵是汉民族汉文明最大的英雄,而正是在冉闵一声令下,顺应民意,驱杀胡人,才使得我中华民族避免古印度人那样的悲剧,使得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得到传承的文明古国。即使他战死,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荣耀与功勋,几千年来无人可比,荆驼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是最恰当的评价。


5.(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

英雄事迹:

①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②开眼看世界: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③对新疆水利建设的贡献:修建大皇渠,解放后改称为人民渠。而它另一个名字叫“林公渠”。


6.(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本名郑森,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英雄事迹:

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其父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遂与父决裂,收拾残部,募兵抗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1656年,在厦门围头海域歼灭清水师约3万人。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5月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7.(满门忠烈)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英雄事迹:

杨业少年倜傥任侠,擅长骑射,忠烈武勇,曾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因此改姓刘氏。北汉灭亡后,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委以守边重任。980年,杨业率军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因此得名“杨无敌”,契丹骑兵见杨业旗帜便远远遁去,不敢交战。986年,宋军三路大举北伐,任西路军副帅的杨业因监军王侁威逼,统帅潘美坐视不管,不得已冒险出兵,孤立无援之下力战被擒,绝食三日而死。其后人相继抗辽,满门忠烈,因此得名“杨家将”。


8.(横扫朔漠)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卫子夫及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其用兵灵活,不拘古法,17岁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尊上谥为景桓侯。

英雄事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19岁的霍去病只带着数名亲兵冲进匈奴营中,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当时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顶极偶像。公元前119年夏,率5万骑深入大漠2千余里,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歼7万余人,在封狼居胥——祭天地之后,继续追击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汉武帝奖给他豪宅,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9.(灭突厥)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军事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景武”。

英雄事迹:

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两次战役都尽显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作战风格。

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3000铁骑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里,直导突厥老窝,要知道,此战是在风雪连天的腊月进行的,以汉人组成的唐军战士,要完成这一壮观的长征,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突厥精锐骑兵,还有中原人所难以想象的严寒,但唐军将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这一不可想象的奇迹,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线崩溃,突厥可汗也遭俘虏。此战基本解除了突厥对唐朝的威胁,一战定乾坤,可谓盖世奇功。

而征讨吐谷浑战役则有所不同,吐谷浑盘踞青海,地势险要,唐朝三次征讨均无功而返。后李靖挂帅,一改先前正面进攻的策略,几十万唐军硬是从青海甘肃交界的狭窄小路穿越过去,从吐谷浑身后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吐谷浑。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赞颂此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此战基本打通了中国进军西域的道路,从此,自五胡乱华以来,200年后,中国军队再次进入西域地带。


10.(抗击匈奴第一人)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英雄事迹:

诱敌深入大破匈奴,成功反抗外族入侵。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依旧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养精蓄锐士兵们士气旺盛,很多士兵憋足了气都愿意打一仗。李牧看准时机精选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

次年匈奴小股人马再次入侵,李牧利用匈奴人始终认为自己胆怯心态假装失败,骄兵之计诱敌深入。故意把几千人马,牛羊物资丢弃给匈奴放心掠夺。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队人马入侵。此刻李牧布下许多奇兵,逐渐引诱匈奴大军进入伏击圈。待匈奴单于大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李牧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赵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几乎全是骑兵)。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匈奴东胡部落,收降了林胡部落,匈奴单于逃跑。
此战之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由于匈奴损失太大,甚至也减少了对赵、燕两国的入侵,尤其是减轻了最大对手秦国的北部边境的压力,使得秦国有足够时间抽出兵力,精力集中进行统一战争。


还有哪些民族英雄欢迎诸位补充。

有哪些红旗英雄牺牲的故事3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

精干的短发,一袭蓝旗袍

配上红外套与白围巾

革命志士江竹筠的形象

就这样跃然于舞台银幕

人们赞美她傲寒凌霜红梅般的革命气质

也钦佩她铁骨铮铮的革命精神

73年前

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在革命全面胜利前的黑暗时刻

江竹筠付出了她的年轻生命

成为被人怀念、歌诵至今的巾帼英雄

同学们称她为江姐

江竹筠原名竹君

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家庭的贫苦

小小的江竹筠就背上了生活的重担

高中的江竹筠

与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的同班同学交往密切

对党的信仰和热爱

在江竹筠朦胧的思想上

闪现了点点星光

1938年江竹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

江竹筠在同学中威信很高

同学们称她为江姐

1939年以优异成绩

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

为了掩护身份

党组织指示江竹筠要学习会计

从未接触过此类知识的她

毫不犹豫地听从组织安排

1940年7月

中国公学附中停办

江竹筠转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学习

毕业后

她先在土布业合作社

当了两个月的会计

后来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

进入由宋庆龄、邓颖超等领导的

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

担任办事员

此时,江竹筠的秘密身份

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

她利用社会职业为掩护

负责单线联系重庆沙坪坝

一些高等学校的党员和新市区的女党员

1942年夏

江竹筠在与另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接头时

连续两次发现被人监视

幸亏她与战友发现及时

相互配合才成功摆脱了跟踪

这次意外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警惕

市委和区委决定

立即安排江竹筠

撤离“新运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

指示她进入“钢迁会”下属的綦江铁矿避险

图:江竹筠在綦江铁矿的工作地——綦江铁矿财务室

图:来家欣在江竹筠到綦江铁矿工作时出具的保证书

1942年9月7日

江竹筠到綦江铁矿报到

綦江铁矿申报了江竹筠的入职申请

委任江竹筠为綦矿总务课庶务组司事

10月1日

江竹筠正式开始了在綦江铁矿的会计生涯

为了隐藏身份

她在填写《钢铁迁建委员会职员履历表》时

特意对部分真实信息做了修改

不仅年龄虚报了4岁

还将籍贯改为“四川富顺”

1943年春

特务又开始了对江竹筠的监视

她以胃病复发

医生嘱咐长期静养调理为由

于1943年2月16日

向矿长黄典华提出辞呈

这份辞呈是存世不多的江姐手迹

窃职前以胃痛复发,蒙准病假到渝治疗。原期早愈返矿,殊迄于兹仍未稍减。据医师查验所嘱:胃之左侧发炎,须即长期静养调治,方克有效。似此久延难愈,深恐有误工作过多,理合仰乞鉴原下情,俯准长假,俾得专事静医。无任沾德之至。


谨呈组长郭转呈

课长包转呈

矿长黄

职 江竹君 谨呈

二月十六日


2月27日

黄典华批示:

“先将各部分手续办完后准予转呈”

5月10日

“钢迁会”负责人鲁循然做出批示:

“江辞职照准”

江竹筠入四川大学学习时的学生登记表

1944年夏

江竹筠复习不到三个月

就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

同时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3年重庆

一直从事共产党秘密工作的江竹筠

接到了组织一项特殊任务

和一位名叫彭咏梧的同志结婚

目的是为彭咏梧提供身份掩护

并协助他做好党内工作

就这样江姐成了彭太太

江姐和彭咏梧这对年轻夫妇

在共同的生活和秘密工作中

感情一天天深厚

一年后,生下了一个孩子

他们为孩子取名为彭云

1947年春

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

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

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

《挺进报》在几个月的时间

发行量迅速攀升到1600多份

引起了敌人的恐慌与注意

同年夏天

丈夫彭咏梧

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

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

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

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

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年春节前夕

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

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革命伉俪生离死别

江竹筠强忍悲痛

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彭咏梧、江竹筠与儿子彭云的合影

1948年6月14日早晨

江姐正在赶路

突然有一个人在喊她

她回头一看

原来是冉益智

江姐立刻提高了警惕

马上问他

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按照地下工作纪律

公开场合不能这样提及领导人的真实姓名

江姐不再理睬冉益智

直朝前走

就在此时

两名特务已经冲了过来

抓住了她

江竹筠随即被特务

从万县押到了重庆渣滓洞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渣滓洞

关押着许多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敌人从叛徒手中得知

江姐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

特务为了从她口中得到重要情报

一个多月来

一直没有中断对她的严刑审讯

图 |歌乐山渣滓洞监狱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

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

内院一楼一底

16间房间为男牢

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江姐身材瘦弱

但是敌人的严刑拷打却异常残酷

作为重要的连络人

特务把江姐

作为击破共产党在川东组织的重要目标

江姐经过一番审讯过后

大约是昏过去了

一会儿听见一阵

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

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这天夜里

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

大家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江姐说出了激励几代人的一句话: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许多慰问信和诗

从各个牢房秘密地传到女牢房来

有一间牢房的同志们

集体写了一封信

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里的敲梆声惊醒,听着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当我们被提出去审讯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向你保证,我们要像你一样地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

江姐醒过来了

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使她激动

她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

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

信上有这么几句话

同志们太好了

这算不了什么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一封托孤信

一面五星红旗

在狱中

江竹筠是一位有着崇高信仰

永不向敌人屈服的赤胆巾帼

可作为一名母亲

她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图 |江竹筠儿子彭云

江竹筠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

用棉花灰制成墨水

给代她养育儿子彭云的

谭竹安姐弟写了一封信

1949年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殉难烈士江竹筠遗书,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以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祝你们都健康。


——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节选】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

红旗招展,人头攒动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

江竹筠和狱友们

也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

喜极而泣的革命者

决定做一件特别的事情

纪念新中国的成立


一天夜里

狱友们满怀深情地制作了

一面想象中的五星红旗


图 |狱中革命者制作的五星红旗


一颗红星在中央

光芒四射,象征着党

四颗小星摆在四方

祖国大地,一片光明

一齐解放


由于没有见过五星红旗

它的制作者

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具体样式

尽管如此

这些永不屈服的战士

却用这面并不标准的国旗

把自己最坚贞的爱和满腔热血献与祖国


牺牲在黎明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吹响了

解放大西南的号角


眼看败局已定,蒋介石坐立不安

密令毛人凤集体屠杀

关押在重庆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1949年11月14日

重庆解放前16天

江竹筠在渣滓洞看守所

被国民党杀害

牺牲时年仅29岁

图 |江竹筠

1950年1月7日

川大为渣滓洞遇难的烈士

举行了一个追悼会

很多曾经的同学、老师和朋友

在参加追悼会的时候

才发现原来江竹筠

就是曾经和他们

朝夕共处的同学江志炜

图 |四川大学殉难烈士追悼会

江姐

一个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名字

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

也是红岩精神的鲜明代表

她至真至诚、无怨无悔

坚定执着、舍生取义

她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与担当!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综合自CCTV国家记忆、央视一套等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uav2pb0@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3124号